鄭曼青髯號玉井山人,籍浙東永嘉,弱冠任北京都文藝術兩大學詩畫教授,曾任華岡文化學院教授及國大代表。早歲以身體羸弱從楊師學太極拳,陳師伯微明謂「得澄甫師口授秘奧,他人所未聞也」。歷任黃埔軍官學校教官及南省國術館館長,在美國創立時中學社宣揚文藝及太極拳不遺餘力。且數十年致力於經學,著有學庸新解,及論語釋旨,與曼髯三論,曼髯書畫集等多種。
我早年練拳的感受
以我個人的感受,覺得隨便什麼運動以及娛樂活動,都比不上太極拳,我早年的身體壞的很,壞到不能再談了;醫藥都沒有辦法把病治好。結果練練太極拳,沒有吃藥,也沒有打針,就這樣一天一天自然好。我患的是肺癆,在從前是一種很厲害,很可怕的病,我自己也覺得不行了,已到了西藥中藥都沒有辦法的時候,練練太極拳就得救了。太極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。比方說,我們知道肺癆有咳嗽、吐血、發熱、肺部痛等症候;當肺部痛時,可能肺部空洞很多,有人認為到這種地步的病人,一兩天就會死了;可是我在六個月中,咳嗽就一天一天的見好;吐血也漸漸的沒有了。肺癆的咳嗽並不很厲害,只是一天到晚不斷的咳就是了。發熱並不太高,半年後發熱也漸漸退了。居然在兩年以後,身體完全好了,真想不到。可見太極拳對人體健康方面的功效,不是其他隨便什麼方法所可比擬的。
後來兄弟覺得太極拳很有益處,於是也教教同學,發現學生練太極拳對胃病,甚至五臟的病都好。要是練太極拳能夠繼續不斷的話,癌症是不會生的,我也從來沒看見過學生患過癌症;不過,如果練拳馬馬虎虎,沒有興趣,或者沒有恆心,那就不敢說了。
氣沉丹田可治臟腑疾病
目前分類:太極拳參考資料 (20)
- Dec 01 Wed 2010 13:23
太極拳與體育 - 鄭曼青 (37式創立者)
- Sep 03 Thu 2009 15:16
太極拳練習要領 張敦熙
本人根據自練與教授經驗,引用太極之理,「發於無端成於無跡,無始無終,活盤托出」。
依據生理結構,運動力學,從心起,由意止,由內而外,由上而下,歸結為十四要,提出報告,請賜指導,俾事損益。
一、心靜氣和:中國人言「心」實即現代生理學上之頭「腦」,亦即人身「神經系統」之中樞,司體內一切活動和協調,其大腦司精神活動,亦即是智慧、思想、記憶、意識和行為,小腦司控制協調肌肉群之動作圓滑、平均、正確並維持身體在空間之平衡,因之太極拳運\動,在身心並練的要求下,而以心始,屬於無形,心的功能,惟有在靜的狀況下,始能高度發揮,使百骸聽命,動合自然,此為人人經驗所知,不待多釋,欲求心靜,必須先摒除雜念,專心壹志,恭敬練拳,先想到氣,如何使之平和,此要所論之氣係屬廣義之氣,一為去其燥、憤、怨、怒不正之氣,而養浩然之正氣,屬於精神方面為無形,一為呼吸清靜之空氣,屬於動作方面為有形。「以心行氣」,使之平和,氣和則呼吸系統、循環系統,內分泌腺,自然在平衡狀態下活動,使人感覺輕鬆舒適,所謂「內固精神,外示安逸」,非心靜氣和莫能表現,故列為首要,屬於內功,從起勢到收勢,始終如此,故經論曰:「動中求靜」、「雖動猶靜」即指此也。
二、 虛領頂勁:頂勁者,頭宜正直(下顎微收,舌抵上顎,唇輕合),虛虛領起,以意導神貫於頂也,不可用力,用力則項強,肌肉、神經兩感緊張,不但阻礙氣血暢流,且使人有上重下輕之感,必須虛領,始免此病,而使精神提起,腰部壓力減輕,所謂「頂頭懸」是也。
三、 眼神平視:眼以神為主,眼不旁視,則神不散,故主平視,所謂「目平視前」也,且須顧視左右,所謂「左顧右盼」是也,人之一身運\用全在一心,而傳神全在於眼,眼到,則手到,腳到,故眼神之所視,即精神之所注,而威力顯焉,眼神平視,在應敵時,以攝服人眼,而使之不敢逼視為上,其在練習時,則應含光默默,顧視左右時快,不要呆視,視手時則以前手中指為主,總之要「目平視前,光兼四射」,才可稱之曰「活眼」,眼活則手活矣。
- May 01 Fri 2009 12:53
去三病 三無畏 鄭曼青
去三病 三無畏 鄭曼青師爺 (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)
三病 : 無恒之病,貪多之病,求速成之病
三無畏:無畏喫苦,無畏喫虧,無畏厲害
十數年前。有從遊者問余曰。先生身兼五藝之長。生平究以教何藝為樂意。曰。以教太極人為最樂。聞之者甚以為疑。曰。似近粗豪馬。曰。是非爾所知也。此為人生哲學之結晶者。以其精微而論。較習一切文藝之難。且有過之。決非一般武事可比。曰。願聞其詳。曰。余弱任詩書畫三課教授。以教書法為樂。以其含有強身運動之益。強壯將屆之年。流離入蜀。以醫餬其口。不意醫運大行。人皆譽之曰濟世活人。然余則以寢食無時。苦不堪言。且日與愁眉苦臉相對。肩人以生死之話。待有笑容焉。則余已不得而見也。惟教太極拳。不獨可以袪病延年。心神愉快而已。少長咸集。善與人同。效老萊子之兒嬉。耄年不倦。勝華元化之禽戲。專氣致柔。真可謂康樂無疆。
若問余四十年之心得。卻只有十二字。曰。吞天之氣。接地之力。壽人以柔。曰。請言其效用。曰在人體則氣乃率血而行。故氣旺則血旺。天富有大氣。多取之不以為貪也。力在人體有大用。地貴有載力。倘能接其毫厘。則為用亦無窮矣。致柔則老氏所謂。能若嬰兒。則壽亦可以無疆矣。惟此三語。在人身亦為三才。得天之氣。則位於上之顛頂泥丸宮一內。可以增長其靈氣。下則為地。接地之力。則足底心之湧泉要穴。可以增長其根力。中為腹部之丹田要穴。在腰線間。得能專氣致柔。則腰若活潑潑地。則腎氣自足。壽能增加也。然習之之法。亦甚簡易。
方法:
一、 隨時得有空暇。便覺以泥丸宮頂天。吞天之氣。沉於丹田。
二、 得有行動。或端坐。或暇立時。在注意所及時。便欲將足心貼地。進而則欲足陷入地。久之則欲以我之足力。與地心吸力相接。能至此。則我之足已有根矣。
- Mar 08 Sun 2009 15:15
太極拳初學須知與禁忌
太極拳初學須知與禁忌
◎初學須知
一、初學者,每日練一、二式,多者欲速不達。
二、練畢勿即坐,須稍散步,以調血氣。炎夏練畢,勿用冷水洗手,嚴冬練畢,宜即著衣。飯後過半小時或一小時始可練習。
三、練習時間以起床後,就寢前最為適合,每日練習兩三次,不可間斷,進步較快。
- Mar 08 Sun 2009 14:05
太極內功養生二十五法
太極內功養生二十五法
2004-02-13 22:14:00
《中華武術》雜誌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太極內功養生法通俗易懂,簡單易學,不出偏差,用於健身防病、康復養生確有獨特功效。
一、十指梳頭:雙手相貼快速搓擦36次,使手心發熱,然後以十指尖從前發際向上梳至百會穴,再下行梳至後頸部,向上梳時吸氣,向下梳時呼氣,連梳36次。有醒腦提神、防神經衰弱及抗腦動脈硬化之功效。
- Mar 03 Tue 2009 09:32
13式太極拳簡易拳譜
起式
右攬雀尾(第一方向)
左攬雀尾(第二方向)
右攬雀尾(第三方向)
左攬雀尾(第四方向)
右龍回頭(第五方向)
退步右攬雀尾(第五方向)退
左龍回頭(第六方向)
退步左攬雀尾(第六方向)退
右龍回頭(第七方向)
- Jan 06 Tue 2009 17:29
太極拳經-張三丰
一舉動,周身俱要輕靈,尤須貫串,氣宜鼓蕩、神宜內斂,無使有缺陷處、無使有凸凹處、無使有斷續處,其根在腳,發於腿、主宰於腰、形於手指,由腳而腿而腰,總須完整一氣。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,有不得機得勢處,身便散亂,其病必於腰腿求之,上下前後左右皆然。凡此皆是意,不在外面,有上即有下,有前即有後,有左即有右,如意要向上即寓下力,若將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;斯其根自斷,乃壞之速而無疑。虛實宜分清楚,一處有一處虛實,處處總此一虛實。周身節節貫串,無令絲毫間斷耳。
長拳者,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。掤、捋、擠、按、採、捩、肘、靠,此八卦 也。前進、後退、左顧、右盼、中定,此五行也,『掤、捋、擠、按』,即乾、坤、坎、離四正方也。『採、捩、肘、靠』,即巽、震、兌、艮四斜角也。『進、退、顧、盼、定』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也。合之則爲『十三勢』也。
【原注云:此係武當山張三丰祖師遺論,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,不徒作技藝之末也】
- Jan 06 Tue 2009 16:33
太極拳論-王宗岳
太極者無極而生,陰陽之母也;動之則分,靜之則合,無過不及,隨曲就伸。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黏;動急則急應,動緩則緩隨,雖變化萬端,而理為一貫。由著熟而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;然非功力之久,不能豁然貫通焉。虛靈頂勁,氣沈丹田,不偏不倚,忽隱忽現;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,仰之則彌深,進之則愈長,退之則愈促,一羽不能加,蠅虫不能落,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,英雄所向無敵,蓋皆由此而及也。斯技旁門甚多,雖勢有區別,概不外乎壯欺弱、慢讓快耳!有力打無力,手慢讓手快,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關學力而有為也。察四兩撥千金之句,顯非力勝;觀老者能禦眾之形,快何能為?立如平準,活似車輪;偏沈則隨,雙重則滯。每見數年純功,不能運化者,率自為人制,雙重之病未悟耳。欲避此病,須知陰陽相濟,方為懂勁;懂勁後,愈練愈精,默識揣摩,漸至從心所欲。本是舍己從人,多誤舍近求遠,所謂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,學者不可不詳辯焉!是為論。
- Jan 06 Tue 2009 08:23
太極拳說十要-楊澄甫口述(陳微明錄)
一、虛靈頂勁
頂勁者,頭容正直,神貫于頂也。不可用力,用力則項強,氣血不能流通,須有虛靈自然之意。非有虛靈頂勁,則精神不能提起也。
二、含胸拔背
含胸者,胸略內涵,使氣沉于丹田也。胸忌挺出,挺出則氣涌胸際,上重下輕,腳跟易于浮起。拔背者,氣貼于背也。能含胸則自能拔背,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,所向無敵也。
- Jan 05 Mon 2009 08:31
太極拳與體育 鄭曼青
鄭曼青髯號玉井山人,籍浙東永嘉,弱冠任北京都文藝術兩大學詩畫教授,曾任華岡文化學院教授及國大代表。早歲以身體羸弱從楊師學太極拳,陳師伯微明謂「得澄甫師口授秘奧,他人所未聞也」。歷任黃埔軍官學校教官及南省國術館館長,在美國創立時中學社宣揚文藝及太極拳不遺餘力。且數十年致力於經學,著有學庸新解,及論語釋旨,與曼髯三論,曼髯書畫集等多種。
我早年練拳的感受
以我個人的感受,覺得隨便什麼運動以及娛樂活動,都比不上太極拳,我早年的身體壞的很,壞到不能再談了;醫藥都沒有辦法把病治好。結果練練太極拳,沒有吃藥,也沒有打針,就這樣一天一天自然好。我患的是肺癆,在從前是一種很厲害,很可怕的病,我自己也覺得不行了,已到了西藥中藥都沒有辦法的時候,練練太極拳就得救了。太極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。比方說,我們知道肺癆有咳嗽、吐血、發熱、肺部痛等症候;當肺部痛時,可能肺部空洞很多,有人認為到這種地步的病人,一兩天就會死了;可是我在六個月中,咳嗽就一天一天的見好;吐血也漸漸的沒有了。肺癆的咳嗽並不很厲害,只是一天到晚不斷的咳就是了。發熱並不太高,半年後發熱也漸漸退了。居然在兩年以後,身體完全好了,真想不到。可見太極拳對人體健康方面的功效,不是其他隨便什麼方法所可比擬的。
後來兄弟覺得太極拳很有益處,於是也教教同學,發現學生練太極拳對胃病,甚至五臟的病都好。要是練太極拳能夠繼續不斷的話,癌症是不會生的,我也從來沒看見過學生患過癌症;不過,如果練拳馬馬虎虎,沒有興趣,或者沒有恆心,那就不敢說了。
氣沉丹田可治臟腑疾病
- Jan 05 Mon 2009 08:26
談心得 鄭曼青(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)
欲購書可向鄭子太極拳研究會洽詢
十數年前。有從遊者問余曰。先生身兼五藝之長。生平究以教何藝為樂意。曰。以教太極人為最樂。聞之者甚以為疑。曰。似近粗豪馬。曰。是非爾所知也。此為人生哲學之結晶者。以其精微而論。較習一切文藝之難。且有過之。決非一般武事可比。曰。願聞其詳。曰。余弱任詩書畫三課教授。以教書法為樂。以其含有強身運動之益。強壯將屆之年。流離入蜀。以醫餬其口。不意醫運大行。人皆譽之曰濟世活人。然余則以寢食無時。苦不堪言。且日與愁眉苦臉相對。肩人以生死之話。待有笑容焉。則余已不得而見也。惟教太極拳。不獨可以袪病延年。心神愉快而已。少長咸集。善與人同。效老萊子之兒嬉。耄年不倦。勝華元化之禽戲。專氣致柔。真可謂康樂無疆。若問余四十年之心得。卻只有十二字。曰。吞天之氣。接地之力。壽人以柔。曰。請言其效用。曰在人體則氣乃率血而行。故氣旺則血旺。天富有大氣。多取之不以為貪也。力在人體有大用。地貴有載力。倘能接其毫厘。則為用亦無窮矣。致柔則老氏所謂。能若嬰兒。則壽亦可以無疆矣。惟此三語。在人身亦為三才。得天之氣。則位於上之顛頂泥丸宮一內。可以增長其靈氣。下則為地。接地之力。則足底心之湧泉要穴。可以增長其根力。中為腹部之丹田要穴。在腰線間。得能專氣致柔。則腰若活潑潑地。則腎氣自足。壽能增加也。然習之之法。亦甚簡易。一、隨時得有空暇。便覺以泥丸宮頂天。吞天之氣。沉於丹田。二、得有行動。或端坐。或暇立時。在注意所及時。便欲將足心貼地。進而則欲足陷入地。久之則欲以我之足力。與地心吸力相接。能至此。則我之足已有根矣。三、丹田。古人所謂行坐處臥。不離這箇。是要以心與氣。相守於丹田。如雞之孵卵然。此所謂知止。止於至善之地。道也者。不可須臾離也。可離非道也。又孟子所謂養吾浩然之氣。則皆不離乎丹田也。然此區區之心得。倘能篤而行之。決非等閒之運動可此。袪病延年。猶易事耳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去三病小引
自修新法之作。專為限於工作時間。及婦女忙於家政。與遠道不得許可從學者。予以便利。較函授尤為簡單。然此著重傳授功架之縝密方法已耳。偏於體一方面居多。太極拳原為有斯有用。若必欲求其深造。屆時可參閱拙著太極拳體用一書(英文本)。以及鄭子太極拳十三篇(中文本)。自可了。惟自修之始。首要務去三病。以不佞四十年之經驗所得。能去三病者。篤意遵行。未有不如願以償。天資若稍鈍者。亦不過費人一己十之功而已。然其病人儘知之。法亦淺近。類多因循自誤。不肯果決行之。憋少時亦坐此病。是以言之較切耳。茲約述如下。
第一為無恒之病。仲尼所人而無恒。不可作巫醫。巫之為醫。非正術也。無恆尚且不可。況由哲學而科學之太極拳乎。太極拳以柔克剛。與專氣致柔之旨。則本乎易與黃老之哲理。至於牽動四兩撥千斤之作用。施諸事實。此乃科學之千斤頂。俗名之曰壓不煞之力學作用。是已成哲學與科之之結晶體。余尤以為中西文化之通。得利賴為橋梁也。豈獨體用之裨益已耳。若無恆而學此拳。不僅為多此一舉。亦徒有寶山空入之歎。豈不惜哉。憋每恨少日無恆。屢以體弱而習國術。稍得裨益而便輟。旋至三十九年以前。病癆瘵莫能興。得復習此拳而痊。遂決心不使再輟。當時即將全套拳架。以極快之練法。僅費六七分鐘練畢。且早晚只練一套。以期不輟而已。然余當時實亦忙碌。除教課與校務外。連自修也日無暇晷。由是以往。不久卻更有進矣。早上起床。非先練拳。則不事盥洗及朝餐。每晚睡時。不先練拳。則不得上床。如是者久之。養成習慣。遂不復輟。其意以為人生以樂為助人。不惜一切之犧牲。今則謀自身之健康。得以袪病。僅早晚費數分鐘而無恆。則又何足言推己以及人也。是以自悔其蠢。乃決意痛改其非。
- Jan 04 Sun 2009 08:34
太極拳身體重要姿勢注意
1、不要用無謂的力 :
一般太極拳家對於不要用力的解釋是:常人本來具有的力是拙力--叫做浮力,並不是真力(既內勁)。拙力的存在防礙真力的産生,所以必須把拙力化勁,真理才會産生,但不要用力並不是化去拙力的方法。所謂拙力與真理者,即前者指動作時有無謂的用力,構成體力散亂,而後者指動作時力量集中的現象,所謂不要用力者即再不作無謂的用力而已。 什麽是無謂得用力?即這種力的現象,都是無謂得用力,它能導致體力分散,降低動作的效能。在拳術上的無謂用力,第一增加體力的消耗量,使身體容易疲勞,不能長久的運動。第二因爲體力分散,再需要用力部分便不能用處很多得力,致使不能充分發揮技能。 解除無謂用力,其方法就是在運動的時候,要記清要用力的部分和不要用力的部分得分界,再不需用力的部分覺察有力的現象時,立刻以對於行動來說絕對不會發生任何有益的影響。比方說:步行時的兩手,寫字時的兩腿,都沒有用力的必要,假如有用力意識使它鬆弛,這樣,時間長久了便不會再有無謂得用力的現象。體力便可漸漸集中,因爲一般人平常對此並不注意,明明只要一手用力的動作,常會出現全身用力的現象。因此,出學得人必須再開始運動之前,保持全身鬆弛的狀態,除支撐軀幹的力量外,其餘肢體不許用力,先知道不用力的現象,然後慢慢地在運動中細心得體會,應該用力與無謂用力得分界。太極拳開始的預備式,其的就是這個作用。
2、不要犯雙重的弊病:
在太極拳最忌犯雙重的毛病。兩足同時用力著地使身體的重心分與兩足叫做雙重。反之兩足同時用力,但身體的重心卻完全支援於一足,是另一足的用力和軀幹的用力相平衡符合于力學上支點的原則,便不是雙重。這是普通對於雙重的解釋。不過,在太極拳中虛足並非無力,只是用於空處,所謂虛足有力,只是意念而已。王宗嶽所謂偏沈則隨,既指虛足無力而言,與雙重同屬一種毛病,所以它又說:虛非全然無力,實非全然占煞。學者對於此點如不能認清,則雖無雙重之病,邊又會犯偏沈之病,其實這兩者都是犯不得的。
- Jan 04 Sun 2009 08:29
鄭曼青與史密施師徒對話
取自太極拳雜誌四十五期 Mr.Rober W.Smith 原著 勇國本 譯
史密施先生現年五十九歲,美國人,為西方世界中著名的武術家之一。先後曾著有十本有關各種武術的書籍。一九五九年起改隨鄭曼青大師學習太極拳,自此以後勤練此拳並教授此拳至今。他認為太極拳帶給他一個謙和的自我及健康的體格。曾為美國政府官員25年,一九七八年退休後改為文學評論家,作品散見於各大傳播媒體。
本文係自其與鄭氏合著之「太極」一書中所選出之一節。因其是有獨得之掌故及特殊之深度,故徵得其同意譯刊於此。敬希讀者勿忽略之。
我們坐在那裡,大師微笑著。有人告訴我,當他心情合適時,會有問必答,他說:「如果你以小卵石撞鐘,鐘聲必小。如果你以大木錘擊之,則其聲必大。同樣的,如果你問我大問題,答案也必重要。」這話使我得知應從何處著手。於是我問:
生:在大部份武藝行中,學生的造詣均會接近老師,或高過老師。何故你的學生沒有人能接近你。不管他們進步如何快速,其水準均低你遠甚。可有何秘訣?
- Jan 02 Fri 2009 21:31
扣心齋
扣心齋這個名詞應該是在鄭祖師向左家心法所學習,扣心齋的功用有穩定情緒之效果。
『扣心齋』,又稱為『日月扣』,男左女右,手法各不同,實際的作法如下:
1、左手拇指與食指相扣成圓形,其餘三指併攏,左手拇指與食指張開成月亮狀,其餘四指併攏。
2、兩手交叉時,右手拇指自左手拇指、食指相扣之圓形中插入,微貼在左手無名指第三關節上,右手中指貼在左手手無名指第三關節上,其餘自然微貼手背上。
- Jan 02 Fri 2009 09:10
習太極拳須知-鄭顯氣
一、拳名釋義
「太極」在易經的解釋:「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。」指出萬物變化必有太極也就是說:事物發生陰陽兩儀的變態時機叫太極。太極圖陰陽一體,對待而不分離,即可象徵太極的定義。
所乙太極拳的一舉一動都有陰陽對立的現象,如腳下步法的虛實分清,身手姿勢動靜分明,左右交叉的剛柔轉換。尤其拳法實用之時,非循陰陽變易之理即不能把握勝算,習者能利用陰陽變化之先機,即可所向無敵了。拳法上的陰陽是在演變過程所出現的各種對立現象,有陰必有陽,有陽必有陰,陰陽是不可分離的,否則便不是太極了。因此拳經指出:「陰不離陽,陽不離陰,陰陽相濟,方為懂勁。」
二、太極拳的準則
習太極皆尊先哲遺訣:「拳經」、「拳論」、「行攻心解」、「體用歌訣」、「推手歌訣」等五篇為練功準則,凡拳法符合此五篇拳訣者,皆可認定為正統太極拳。
- Jan 01 Thu 2009 09:06
鄭子太極拳卅七式功架名稱
鄭子太極拳卅七式功架名稱 |
|||
1. |
預備式起勢 |
21. |
雲手左式 |
2. |
攬雀尾左掤 |
22. |
雲手右式 雲手左式 |
- Jan 01 Thu 2009 08:59
三十八式太極功夫扇
一、起勢 |
二十一、犀牛望月 |
二、美人照鏡 |
二十二、纏頭腰斬 |
三、仙人指路 |
二十三、野馬跳澗 |
四、白鶴亮翅 |
二十四、順水推舟 |
五、探海勢 |
- Jan 01 Thu 2009 08:53
精簡三十九式太極劍譜
一、持劍勢 |
二十一、宿鳥投巢 |
二、左顧七星 |
二十二、射雁勢 |
三、背劍勢 |
二十三、烏龍擺尾 |
四、仙人指路 |
二十四、青龍出水 |
五、三環套月 |
- Jun 14 Thu 2007 11:26
熊經 ,倒攆猴 的用途參考
熊經:
本功法如結合行炁、五心相通、三味真火連翻動,健身效果奇佳。如血壓 高、心臟不適、腸胃病、風濕關節炎等都有療效。
倒攆猴:
本式除作為運氣不慎,自我療傷之用外,對胃腰、對脾臟、尤其是肩、頸、更具療效,就是一般精神衰弱、多夢、婦女經期不順,男子腎虧、功能衰退,多有相當好的療效。
參考資料: 太極拳運動十三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