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2-10 中國時報 潘勛/綜合報導



 美國醫學界最新研究指出,帕金森氏症患者學習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之後,能夠改善平衡的能力,降低跌倒的風險,成效比起做伸展運動、肌力訓練都來得好。



 這項研究係由「奧立岡研究所」李福忠(Fuzhong Li)博士主持,邀請一百九十五位中度到輕度帕金森氏症患者參加。受測者自由參加太極拳、伸展運動及肌力訓練三組,一周兩次,每次六十分鐘。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打太極平衡好 老人防跌

【聯合報╱記者劉惠敏/台北報導】
2011.04.22 11:17 am

打太極拳讓您穩若泰山?長庚醫院發現,經常練習太極、游泳的老人,手眼協調及平衡能力比無運動習慣者好,練太極拳者平衡能力更明顯較佳。

桃園長庚醫院院長黃美涓說,長輩或關節有問題者應選擇較不劇烈,且不傷害關節的運動,太極及游泳是最佳選擇,運動養身不僅增進活力,也能加強反應能力,減少跌倒傷害。

長庚復健科團隊針對60至70歲老人進行研究,其中32位長期打太極拳,20位規律游泳,另外34位平時擔任醫院志工,身體活動力佳,但無運動習慣。分成三組。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(法新社華盛頓25日電) 美國最新研究今天指出,打太極拳有助慢性心臟衰竭患者提升生活品質。

  在波士頓進行的這項研究報告,在「內科醫學檔案」(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)期刊表示,每週結伴打2次、每次1小時的太極拳,就足以明顯改善情緒和自信心。

  研究主要作者葛蘿莉亞‧葉(Gloria Yeh)說:「太極似乎是低中強度運動的安全替代方案。」葛蘿莉亞‧葉同時任職於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(Beth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)。

  她說:「太極是項安全的運動,也比較容易持續練下去,在改善瘦弱、健康失調的收縮性心力衰竭病患的日常鍛鍊、生活品質、自我效能和情緒上,有其價值。」

  先前已有多項研究顯示,打太極對有高血壓、全身肌肉無力和壓力太大的人,也頗有幫助。(譯者:中央社蔡佳敏)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洛杉磯加大(UCLA)一項針對老年人憂鬱治療的研究發現,讓老人每周練習太極,配合西方醫學的標準憂鬱治療,有極大的效果。和未練習太極的對照組比起來,這些病患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都更好,有更多體力,生活品質獲得明顯改善。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)資助的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期刊(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)。
全國65歲以上民眾估計有超過200萬人受憂鬱問題困擾,其中有50%住在療養院,85歲以上白人男性自殺率最高,超過全國平均六倍。該團隊希望太極這個有2000年歷史的中國武術可協助治療病患。
該研究第一作者、洛杉磯加大精神病學教授Helen Lavretsky說,這是第一個將太極應用在老年憂鬱治療的研究,一般有三分之二尋求憂鬱治療的病患未能靠藥物獲得紓解,現研究結果讓他們大受鼓舞。
112名嚴重憂鬱的60歲以上病患參加這項研究,他們先接受四周的藥物治療,有73人症狀稍微改善。研究人員將他們隨機分配,部分病患接受十周的太極班課程,每周練習太極兩小時。另一部分則參加每周兩小時的健康教育課程,但所有人都仍持續接受藥物治療。所有人在研究進行已接受一次憂鬱評量,評估憂鬱、緊張、健康生活品質、認知、和免疫系統發炎情況,四個月後又再接受一次評量測驗。
Lavretsky說,對照組和實驗組都顯示出患者的憂鬱情況改善,但練習太極的患者恢復情況更顯著,溫和的太極很適合老人練習。她說,憂鬱會導致更高的疾病發病率、死亡率、傷殘比率,也增加醫療照顧的費用。這項研究顯示練太極能提高老年憂鬱的治療效果,有憂鬱、認知障礙、或其他醫療問題的老人,可利用這項在社區普遍容易獲得的課程,鍛鍊身心並避免使用更多藥物。

自博士班時期就在大學體育課教授太極課程的江先生說,很多主流學生對太極課感興趣,但真正能持之以恆的不多,比較喜歡舞刀弄棍的武術動作。太極因動作溫和受老年人歡迎,任何年齡都可學習,練習太極拳對身心有益有許多實例,但要有耐性毅力練習。
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打太極拳可改善憂鬱症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美研究證實太極拳健身減壓 【14:05】

〔中央社〕美國研究人員今天公佈的一項研究成果證實,練太極拳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、減輕疲勞、強健筋骨、提高人體伸展和平衡能力等,還能改善心態,減輕精神壓力。

新華社報導,這項研究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完成。正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風溼病學會年會上,研究人員公佈了這一研究成果。

研究人員從北卡羅來納州和新澤西州等地挑選了354名志願者,隨機將他們分成2組,甲組人員參加為期8周的太極拳練習班,每週練習2次,乙組人員不參加練習。參加調查的志願者必須是關節炎患者,年齡必須在18歲以上,且可行動自如而無需他人幫助。研究人員還規定,志願者既可以站著也可以坐著練太極拳。

8周後,研究人員對被調查對象進行了體能測試及心理評估。結果發現,甲組志願者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出現了以下變化:關節疼痛減緩,疲勞減輕,身體有勁,伸展和平衡能力增強,精力旺盛,較少出現情緒波動等。而乙組人員沒有出現這些變化或變化不明顯。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鄭曼青髯號玉井山人,籍浙東永嘉,弱冠任北京都文藝術兩大學詩畫教授,曾任華岡文化學院教授及國大代表。早歲以身體羸弱從楊師學太極拳,陳師伯微明謂「得澄甫師口授秘奧,他人所未聞也」。歷任黃埔軍官學校教官及南省國術館館長,在美國創立時中學社宣揚文藝及太極拳不遺餘力。且數十年致力於經學,著有學庸新解,及論語釋旨,與曼髯三論,曼髯書畫集等多種。

我早年練拳的感受

以我個人的感受,覺得隨便什麼運動以及娛樂活動,都比不上太極拳,我早年的身體壞的很,壞到不能再談了;醫藥都沒有辦法把病治好。結果練練太極拳,沒有吃藥,也沒有打針,就這樣一天一天自然好。我患的是肺癆,在從前是一種很厲害,很可怕的病,我自己也覺得不行了,已到了西藥中藥都沒有辦法的時候,練練太極拳就得救了。太極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。比方說,我們知道肺癆有咳嗽、吐血、發熱、肺部痛等症候;當肺部痛時,可能肺部空洞很多,有人認為到這種地步的病人,一兩天就會死了;可是我在六個月中,咳嗽就一天一天的見好;吐血也漸漸的沒有了。肺癆的咳嗽並不很厲害,只是一天到晚不斷的咳就是了。發熱並不太高,半年後發熱也漸漸退了。居然在兩年以後,身體完全好了,真想不到。可見太極拳對人體健康方面的功效,不是其他隨便什麼方法所可比擬的。

後來兄弟覺得太極拳很有益處,於是也教教同學,發現學生練太極拳對胃病,甚至五臟的病都好。要是練太極拳能夠繼續不斷的話,癌症是不會生的,我也從來沒看見過學生患過癌症;不過,如果練拳馬馬虎虎,沒有興趣,或者沒有恆心,那就不敢說了。

氣沉丹田可治臟腑疾病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文 編輯部 文●葉俊宏

工作超時、積勞過度導致心血管疾病發作致死的案例時有所聞,許多人背負責任制的包袱,工時越來越長,熬夜已不單是一種嚮往夜生活養成的壞習慣,同時也是現代人在工作上難免會面臨的痛苦。

醫學證實熬夜會打亂人類生理時鐘的機能,進而肇生許多疾病。
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模式

振興醫學中心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指出,與人一天生理時鐘運作最相關的器官,就是位於大腦半球體間的松果腺(Pineal Gland)和上視交叉神經核(Suprachiasmatic Nucleus,簡稱上視核),松果腺與上視核主導身體褪黑激素的分泌與生理調節等功能,帶動身體一天作息,許多老年人失眠就是因為腦部或褪黑激素分泌不足。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養生妙法/早晚推肚子 身體好舒爽 2010/08/26 【元氣周報/文/鶯歌多事婆】

從廣播中收聽到「推肚子」保健法,我實施後獲益良多:

注意事項:早晚各一次,早上宜排空二便(大、小便)再做,飯後不宜,一律從上往下推,切不可反方向推,身體有病變者,經醫師診斷可行後再實行。

1.平躺床上,雙腿不宜彎,全身放鬆,呼吸調勻再開始,先將兩手相疊(掌心朝下),放在鎖骨下方,意念集中在手上,從身體的正中間開始慢慢往下推,直推到恥骨出去為止,再換推兩邊(先推左邊或右邊均可)。

2.逐漸增加次數,不宜超過三百下,以舒服為度。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梨狀肌症候群似坐骨神經痛 理學檢查可鑑別
2010/02/07
【台灣新生報/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
發生梨狀肌症候群,可能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。中醫師郭力豪表示,梨狀肌症候群又稱為假性坐骨神經痛。過度的運動、跑跳、走遠路、長久站立或髖部扭閃時,梨狀肌可能發生痙攣,使坐骨神經被擠壓、扭轉;或是梨狀肌損傷發炎,波及坐骨神經,都會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現象。必須透過進一步的理學檢查等方式,才能夠加以鑑別。

中醫師郭力豪表示,坐骨神經會經過臀部處一條稱為梨狀肌的肌肉下方,但是有少數人會有正常的變異,而使坐骨神經在通過梨狀肌時,呈現不同的解剖型態。平常活動時,包括過度的運動、跑跳、走遠路、長久站立或髖部扭閃時,梨狀肌都可能發生痙攣,使坐骨神經遭受擠壓、扭轉;或是梨狀肌損傷發炎,波及坐骨神經,都會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現象。通常在梨狀肌的部位會有壓痛和放射痛,有時也可能觸摸到條索狀的隆起。

梨狀肌症候群與坐骨神經痛可透過特定檢查手法加以區別。中醫師郭力豪表示,臨床上會配合理學檢查加以鑑別,常用的方式為直抬腿試驗,若呈現不疼痛的陰性反應,則可以懷疑是梨狀肌症候群所造成的;若是呈現疼痛的陽性反應,就可以假設是發生腰椎間盤脫出,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病變。

郭力豪醫師表示,因為臨床上兩者的表現相似,從患者的敘述上並不容易分辨兩者的區別,需以理學檢查來鑑別兩者,常用的技術為直抬腿試驗,這個方式原理,是利用引發下背部和腿部疼痛,再藉由患者表現來判定其致原因。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梨狀肌症候群(piriformis syndrome)

[一]解剖與功能

1.梨狀肌是位於髖關節深處的一條小肌肉,起點在薦椎(sacrum,一般俗稱的尾椎)前面,終點在股骨大轉子(greater trochanter of femur,髋關節外側可以摸到骨頭突出的地方)。它的作用是讓髖關節做外旋(external rotation)的動作。

2.梨狀肌在解剖上的另一個重要性,在於我們的坐骨神經(sciatic nerve)從臀部出來向下進入腿部時,恰好是從梨狀肌的下方穿出來。甚至解剖發現有15%的人坐骨神經是直接穿過梨狀肌的肌肉出來的。所以這條肌肉如果發炎或腫脹時,若是壓迫到坐骨神經,就可能產生大腿麻痛的現象。 (坐骨神經受壓迫還是以發生在腰椎的機會最多,像是年輕人的椎間盤突出,或是中老年人的腰椎退化性關節炎、骨刺或腰椎狹窄等等。「梨狀肌症候群」只是「坐骨神經痛」許多原因中的一個。)

[二]原因與症狀

fuan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